[紀錄片]菲力普葛拉斯的十二樂章

聽完顏尼歐莫利克奈,換換口味來看菲利普葛拉斯,同樣都是電影配樂大師級人物,但卻相反的風格,很不一樣。


接觸菲利普葛拉斯的音樂,是因為看了"楚門的世界",買了電影原聲帶之後,電影裡用配樂來表現出的情節,完完全全不是那種傳統的交響樂型式,沒有管弦、沒有太多的音階起伏,卻能深深打動人心,後來才慢慢懂所謂的 極微主義(Minimalism)。極微主義在六零年代被很多人認為跟本稱不上是音樂,因為他們就是要創作出異於傳統的作品,從音樂的根本"樂理"去打翻它,創作音樂沒有主從關係,沒有主旋律,菲利普要作品一聽就是他的作品,而不會是其它人的曲子,而且,他做到了。

菲利普的音樂型式從這樣創造出來,一段連續、連續、重覆、重覆,些微變化,再重覆,轉折、再重覆,一開始會很煩人,但細細的聽就發現差異,其實旋律是存在的,只是藏在重覆,再重覆的另一段旋律裡。這就像人的心境、慢慢地,慢慢地變化,表現出壓抑的情況,即使受到了影響,表現看不出來,卻能夠感受得到。另一個也很經典的電影"時時刻刻"中感受更是強烈,吳爾芙看到了小朋友在玩弄死去的小鳥,心中起了很大的波瀾,但表情只有一點點變化,可是,這點小事,卻影響了她對生命的選擇。

回來講這部記錄片,這部電影以十二個小節的方式呈現,就像音樂的章節一樣呈現,讓你可以透過這12個章節,認識菲利普的私人生活及天才創作力,主線故事則是從他創作"野蠻人"這齣音樂劇的配樂講起,講家人,朋友、信仰、創作,天份,什麼都講,會讓人發現他是如此的獨特卻又如此平凡,一個百分之百為音樂付出的工作狂,把自已的語言藏在音樂中表達出來,難怪可以創造出最觸人的音樂,或許就像他講的,他是聽到音樂才把他寫出來,而不是創作音樂,這或許就是這種天才創作者的敏銳吧...

菲力普葛拉斯的十二樂章 ★★★☆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[電視]台灣壹百種味道 - 美食地圖

[手機] ASUS Zenfone 4 型號&比較表

[電視]南方四賤客